PMP、PMI-ACP、东南大学本科、复旦大学MBA、清华大学EMBA、复旦-香港城大DBA、九三学社社员、复旦MBA面试官、同济MEM面试官、 《项目管理评论》杂志编委、PMI中国项目管理大奖评委、《PMBOK指南》第七版中文审校组成员。
以下是傅老师在2008年发表的系列文章,《从MBA到PMP,十年间两次重要考试回顾(三)[结尾篇,兼谈MBA与PMP的异同]》:
前几天与小伍同学一道,专程再次回到复旦拜访了读MBA时的我们俩的导师方曙红老师。方老师主要研究的领域是财务金融投资,他是位典型的知识分子,为人谦逊,学术精通,观点犀利,人品道德文章等一直为我们这些做学生的所尊崇,每次相聚,都能从中受益良多。小伍同学毕业之后在证券行业从业,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及证券市场的大熊市,对于他来说,和方老师交流尤其恰逢其时。以前鲁迅说封建社会历史用两个字概括为“吃人”,而方老师则概括金融市场在这次暴露的问题中用两个字戏称为“骗人”,再貌似正确的金融理论一旦放到社会现实中,掺和了人性欲望的因素,结果就走样了。席间我提到自己刚考过PMP,大概有点重新适应考试状态,脑中有过如果有时间想再去考管院博士的闪念,结果被方老师好好地教育了一番,从此便彻底放弃此念。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除了满足求知的愿望或者学位上的名义虚荣,其实无非还是为了有更好的职业上的发展,或者俗一点,为了找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所以如果博士学位对于这些不能起到实质作用的话,倒是不读也罢。况且家里已经有了一位博士,再多也的确没有意义。
对于从学校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一参加工作就直接管理一家企业的运作,不是没有,但是极其罕见。通常家族企业的接班人,也需要从基层业务一线来进行培养。再或者所谓的大学生创业,这点虽然政府鼓励,但实际的风险很大。即便是比尔.盖茨,从哈佛辍学后,第一份工作实际上是和保罗.艾伦一起跑到偏远的新墨西哥州Albuquerque为MITS公司打工,眼看着MITS的成功与失败,自身积累经验,然后才真正创立了微软。我们绝大多数人在职场中都需要从一个最基层的岗位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先把一件小事(就如WBS中的Work Package)做好,再把一个项目做好,再把一个部门做好,最后也许有机会成为企业的高管,把一家企业做好,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年甚至一二十年的时间。走上工作岗位后,学校里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固然有用处,但是对于一个人从基层员工向更高的管理层岗位发展时,专业技术的作用就不是唯一的因素了,这时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人格的魅力、领导的潜质、沟通的技巧等等软性技能成为特别重要的因素。所以参加工作之后在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学习,也就成为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事情。
MBA和PMP的本质都是提供一套通用的管理思维、方法与手段。放眼当今社会,从通用管理类证书而言,最具代表性的两大证书无非就是MBA和PMP。这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这二者的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试着写几笔,作为这次回顾的结尾。
相同点
1、都提供系统的管理知识综合
MBA的课程是管理和商业运作各方面知识的系统总成。就个人经验,MBA除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之外,会对涉及到公司运营的各个主要方面都会进行教学传授,诸如:经济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商法、管理伦理、生产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金融投资等,但项目管理通常并不在MBA课程体系之内。当然作为中国特色的MBA教育,大概英语和政治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通常每门课程就专业学习程度而言,并不深入,往往点到为止,但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在最后的学位论文阶段就某个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PMP的知识主要围绕PMBOK中所描述的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和九大知识领域展开,五大过程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和管理学中强调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罗宾斯、周三多等著作中的定义)有极其相似之处。而九大知识领域也包括了诸如时间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等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管理课题。尤其作为PMP的特色内容,风险管理几乎是MBA课程体系中所忽略,但在企业实际运作决策过程中却是经常要面临的事关生死的问题。关于这块内容,本人在学习完PMBOK之后,更是深有感触,以后有机会再谈。
2、都是站在团队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实际问题
既然是管理,就不可避免涉及到团队的因素。如果只针对个人,那么自我修行就可以了,比如参考《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严格按照书中的各项指导来提高自己,估计个人离成功也就不远。
但是现实中,个人的作用永远都是有限的,个人再强,最后还是需要通过团队来实现目标。而建立高效的团队,则管理必不可少。无论MBA还是PMP的内容对于提高个人的管理修养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都提供一套共同的语言系统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或者项目管理管理过程中,专业术语必不可少,在实际工作中,MBA和MBA交流,PMP与PMP交流,往往会顺畅很多,因为大家都很容易相互理解对方的语言系统。大家对一些专业术语都有共同的理解,不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导致沟通上的问题。
4、都对专业背景没有要求,但对工作经验有要求
在国内,很多人对PMP会有误解,以为这主要是IT行业或者工程行业才管用的证书。虽然IT行业与工程行业的确考PMP的比例高一些,但本质上PMP是任何行业都可以用到的,因为项目管理本身就无处不在,对项目管理的需求本身就无行业之分。
MBA的报考条件是大学毕业后工作满3年,PMP则要求大学毕业后有3年的项目相关工作经验,总体来说,MBA和PMP的报考起点是一样的,这也体现出管理是需要从实践经验中来总结和提升。
5、都是求职应聘的敲门砖
这点很现实,而且大多数时候也的确管用。
有人经常会感叹证书和能力的不匹配,但是如果放在招聘的角度来看,同等条件下,有证书和没有证书还是有区别的。至少从用人部门而言,新员工一进来就可以用证书所代表的应有标准来严格要求。或者从人事部门的角度,应聘者的证书可以帮该部门减少一份万一招聘后员工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的责任风险。
差异点
1、管理层次定位不同
MBA面对的是整个企业的管理。
MBA课程体系是为企业最高管理层来设计的,涉及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在现实工作中,企业家或总经理未必要对所有这些课程都非常深入地了解,但是必须对这些方面有基本的认识,这样面对以各个专业领域见长的中层或基层管理者时,才能有基本的共同语言。企业运营的核心目标在于盈利,而盈利不是天上能掉馅饼,是需要通过日常运营过程中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很多项目型的工作)做到位之后才有可能实现。
PMP面对的是项目一级或者具体业务的管理。
PMP强调成功实施一个项目中的具体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其中暗含了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项目一旦立项,项目经理所处的单位在该项目中总的经费投入是有基本保障的。在此基础上,强调项目经理要有计划地开支,保持成本、进度、质量三者平衡,并应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对于项目经理而言,按计划预算来合理投入资源,有计划地花钱并达到预期进度目标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要点,但是对于项目完成之后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PMBOK并不认为是项目经理的主要责任。至少在项目启动时,这些风险因素已经被项目经理之上的更高管理决策层所考虑到,项目经理并不承担项目完成之后运营方面的决策责任,这也是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所考虑的问题不同所在。
2、证书导向不同
MBA以学位证书为导向,强调学校背景与校友人脉关系。MBA是正规的学位教育,举办方都是高校。由于MBA是院校教育,不同院校入学和毕业标准事实上存在很大差异,最后的结果是所在学校的影响力比单纯的MBA学位对个人的重要性要高得多。同样是MBA学位证书,不同院校的含金量实际上是有所不同的。
PMP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强调证书统一标准与含金量。PMP是由PMI统一发证,全球认可,不存在美国的PMP和中国的PMP有何不同,或者参加过培训的PMP与自己备考的PMP有何不同。只要能通过考试,考生对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了解水平就被认为达到的PMP所要求的水平。
但对于证书而言,证书不是目的,把证书中所包含的各种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是最重要的。
3、时间费用不同
MBA周期长,费用昂贵。从准备考MBA到最后的毕业,通常也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同时学费近年来也是水涨船高,很是不菲。十年前复旦MBA的学费是三万元,在当时已经令人咂舌,而现在都已经涨到十多万元,实在有点天价。
PMP考证相对短平快。从准备考PMP到最后考试结果出来。如果能一次性考试通过的话,一般不超过半年时间。培训费加上考试费等一般也就在7-8千左右。
除上述之外,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异同点,难于一一道来。概而言之,MBA强调如何管理好一家企业,而PMP强调如何做好一件具体的事情,如果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好,企业要不成功也难。有人曾说,MBA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而项目管理强调“正确地做事”,这的确非常有道理。
另外毕竟PMP或MBA的实质是管理方面的证书,如果在具体的一些专业岗位上涉及到专业岗位职业证书,比如CPA、CFA、高级程序员、注册建造师、注册建筑师等考试,那还是要优先考虑这些证书,以便先保障一份稳定的工作,再考虑往管理岗位发展也不迟。
也有朋友谈起到底应该去考MBA,还是去考PMP,就个人感受,这没有定论。PMP和MBA只要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只要企业有需要,或者个人有需要,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年龄都可以去考。但更加实际一些的话,可以分几种情况区别对待:
1、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30岁以前,PMP的知识体系相对于MBA课程而言更具实用性,无论是否身处管理岗位,有机会尽快去考出PMP证书,系统地了解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体系,对于做好现有的实际工作或者将来的职业发展都会很有帮助。
2、30岁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也积蓄了一笔资金,则可以考虑攻读脱产的MBA学位,这对今后职业提升会有很大的好处。更何况,一般来说,脱产班的同学朝夕相处,同学情谊是笔巨大的财富。
3、30岁左右或以后,且有一定的管理岗位工作经验后,读业余制MBA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实际的收获上,都会对自身的管理工作有更加切实的提高。
4、30岁以后,如果已经身处企业的高层管理岗位后,不如再攻读EMBA。尽管EMBA代价更加不菲,但EMBA的同学圈子对于个人事业上的更大成功也许会有不小的增值作用。
5、以上主要针对打工者或者职业经理人而言,对于创业者而言,PMP或MBA甚至任何学历证书都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对商业机遇的把握,自身的商业天赋、执著、勤奋等精神对于创业成功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学习热线
400 880 5680
邮箱地址
marketing@tsinghui.com